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报道>详细内容

新马墩村: 从“移居”到“宜居”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 浏览次数:

        走进初冬时节的新马墩村,一幢幢带院别墅排列整齐,一排排苗木生机盎然,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从村口通到每家每户。果园方塘将村子包绕,新马墩村宛若静卧西江畔的明珠。

  从旧村到新村,当年的村民顾全大局、挥别故土,齐心协力为保障珠澳供水安全作出贡献;十多年过去,“搬得出”的村民持续团结一心,在新家园上耕耘和美乡村的新天地,续写一段段“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新故事。

  “生活选择的道路越来越宽”

  原来的马墩村有着800多年历史,是珠江口历史悠久的村庄之一。2003年以来,咸潮上溯,受其影响,为保障珠澳两地供水安全,珠海开工建设竹银水库。为支持水库建设,146户村民响应号召,发扬“顾全大局、不畏困难、团结一心”的精神,于2011年底整村搬迁至珠海大桥西灯笼路口,并改名为“新马墩村”。

  “对比以前,搬到新村的十多年里,除了环境改变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精神生活更富足了。”祖籍湖南、嫁到斗门的旷朝辉还记得马墩旧村的生活场景。“出门很不方便,买菜都要到别的村,更别提到香洲区了。”

  如今,回望十多年来生活的点滴变化,旷朝辉脸上满是欢喜。“大家生活越来越好有目共睹。果树种起来了,鱼养起来了,收入多起来了,不管是我们出门还是游客来玩,都更方便了。最让村民受益的是书屋的建设,我们闲暇时通过学习拓宽眼界,生活选择的道路也越来越宽。”

  如今,旷朝辉和爱人从事商品贸易,很多澳门朋友成为她的老主顾。通过她,更多人了解到这个润泽珠澳的“宝藏”村庄。她流利的粤语,已经听不出一点“湖南味”。

  近年来,新马墩村作为市级样板村与“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搭乘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的时代东风,不断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提升等建设项目。

  如今,新马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4000余册藏书错落有致,还有村史馆、文化活动室、健身活动室等多元空间,其中的村史陈列成为传承团结一心水库移民精神的阵地。村内的善雅书房“珠光·新马驿”毗邻滨水绿地,作为新型阅读空间,为新马墩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基础。

  “我最大的责任就是让村民们在新家过上更好的日子。”新马墩村党支部书记何健平大学毕业后从事质量管理行业。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这位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又回到了家乡,把质量工作的精髓与村居基层治理融会贯通。

  虽然会面临困难,但村民的信任支持和目之所及的村庄变化,构成了新马墩村从“移居”到“宜居”的幸福足迹——房前屋后脏乱差,治理;污水站运转不畅,维修;没有公园,兴建……素质不断提升的村民在新家园继续团结一心支持村居发展,用心呵护村居环境改善的每一分成果,大家的心始终凝聚在一起。

  “走南闯北,还是新马墩的家最好”

  “以前的一点薄田根本养活不了我们一家。”村民梁联旺回忆起曾经的日子不禁感叹。20世纪90年代初,他离家北上,辗转上海、江苏等地,凭借拿手的厨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一名大厨,转眼已是二十余年光阴。

  生活的转折发生在2011年迁入新村之后。良好的村居环境和乡村产业众多的发展机遇,让梁联旺逐步结束了外地的工作选择回乡。

  “走南闯北,还是新马墩的家最好。”梁联旺回到斗门后成为种植户,当“新型农民”。在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中,他拿出当年精进厨艺的劲头学种植技术、了解消费市场。如今,梁联旺已有十余年种植经营经验。他的十多亩果园,四季轮番挂果。春夏之交有桑葚,盛夏有荔枝、龙眼。

  “还有十来天,橙子就可以采摘了。”梁联旺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热衷田园采摘的游客,每到挂果时节,他总要宣传一波,熟客纷至沓来。买走了鲜果,亲近了土地,新马墩村便捷的区位为久在写字楼的人们提供了放松的消费场所。“高峰期一天可能有两三百人来采摘。”

  以头号力度推进的“百千万工程”,明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帮扶,引导发动群众参与,共同推动美丽圩镇建设。曾被评为珠海市乡村振兴样板村的新马墩村,如今正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虽然我们在农业旅游上有过探索的经验,但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有更高层面的统筹规划,把资源用活起来、优势发挥出来。”何健平希望,通过丰富的业态规划,让更多人走进新马墩村,让特色产业支撑新马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目前,村里正在谋划建设非遗美食中心,让游客在田园采摘之余感受乡村粤菜的魅力,同时计划打造传统手工坊营地,让掌握酿酒、扎染、石磨豆腐等技艺的巧手村民用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

  依托目前村庄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水库移民、支持服务澳门的历史背景,新马墩村希望在水库移民精神上做文章,在研学领域进行拓展。“有田园,有历史,我们奔跑在孕育特色产业的路上。”何健平对未来充满希望。

  如今的竹银水库周边青山环绕,新马墩村人每年祭祖都会登上山头,眺望曾经的家园。青山绿水润泽珠澳,也映照着他们团结一心共赴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村居档案>>>

  斗门区白蕉镇新马墩村原为原六乡镇马墩村。2007年珠海市实施竹银水库工程建设,于2011年底整村迁移至珠海大桥西侧灯笼路口并改名为新马墩村,配建安置房屋201栋。新马墩村东靠西江磨刀门水道,南临珠海大道,是珠海东西部衔接处的“桥头堡”,地理位置优越。

  目前,全村居民174户,常住人口765人。

  记者手记>>>

  作为一个“移民村”,在“百千万工程”推进下,村民面临怎样的机会和选择?带着这个问题,我和村民聊了很多。客观的困难是有的,但新马墩村人一起经历了整体搬迁,他们骨子里有韧劲。我想,精神力量依旧是破题之钥。“团结一心,不落一户”,这些都将成为后续发展的“根与魂”。因地制宜是发展之道,新马墩村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又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希望在“百千万工程”推进下,村子能焕发更夺目的光彩。(珠海特区报)


终审:超管人员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