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集团新闻>详细内容

相濡以沫 共饮西江水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4日 浏览次数:

漫漫一甲子的岁月,在供水事业上,珠海与澳门共同抗击过咸潮,经历过台风,相濡以沫,携手历经了磨难与成长...

第1个故事
千里送清泉
珠海位于西江入海口,地处咸淡水交接的区域,咸潮是难以回避的自然现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的上涨,咸潮不断沿河道上溯,影响日趋严重。
2004年底至2005年初,咸潮包围了西江河道上所有的取水泵站,各个水库续不上水,供水咸度超标,珠澳居民饱受咸潮之苦。不少珠澳居民都记忆深刻,当时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不用盐都能煲汤、洗完澡身上滑溜溜的,街头的矿泉水被抢购一空。
“珠澳两地老百姓过春节的时候一定不能喝咸水!”层层上报后,各级单位都下了决心——远水也要解近渴!经过慎重研究,一项开创先河的惊人设想被提上日程:跨越4省,从1300多公里远的贵州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放水到珠海,创造一股“人造洪峰”,压住咸潮,让珠海的泵站趁机抢抽淡水,蓄进水库。

“1300多公里呀!沿途有那么多水闸,中途某个水闸只要一打开,就可能把水引走……上游这么多的水库靠蓄水发电产生效益,也需要水呀……但是为了保障珠海、澳门的供水安全,国家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省防总确实下了很大的决心。”当时在一线指挥“抢淡”的原珠海水务局副局长钟惠明说。

2004年11月,经过专家详细的计算,确定“千里调水”方案。2005年1月17日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开闸放水。“为什么当初选择1月17日放水?这是经过水利专家非常复杂的计算,包括计算出什么时间水能到哪儿,背后还涉及到好多协调和技术上的事,非常不容易。”原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中法水务执行总裁范晓军说起当年的“千里调水”时,始终饱含感激之情。

来自1300公里之外的淡水并不是简单的“顺流而下”,往下游补水的过程共涉及到七八个水库,它们之间要相互调节。珠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何治波说,最难忘的是那一年,与领导同事们在值班室工作了多少个通宵,一直在进行调度演算、跟踪,从上游到下游全线监测,水有没有到达实际地点,河道里也有人轮班监测,下游整个珠江三角洲都进行了同步测验。“我们一路上调水管水护水,终于在设定的时间内把水送到了珠三角。”

7天后,“救命水”到达珠海。钟惠明记得,当上游的第一波淡水到达联石湾水闸断面那一刻,看到水的颜色从之前有些混浊的黄色变成清澈的浅绿色,他兴奋得大喊:“救命水到了!”随即立刻检测水质,符合要求后,下达了开闸进水的指令。“我奔到联石湾外闸闸墩处,双手捧起河水,喝了一口,”钟惠明不禁笑了起来:“哎呀,甜的!”

随后,钟惠明带领同事们按照计划,把水抢在坦洲联围里面,再通过裕州泵站把水抽进北面库群。

“据测量,天生桥和岩滩两个水库总共调了大约7亿立方米,北江飞来峡水库调了1亿多立方米,一共8亿立方米水。”钟惠明说,让下游珠海和澳门补充到了1918万立方米的淡水,实现了春节期间两地居民不吃咸水的目标。

吃水不忘送水人。一幅代表澳门人民心声、由马万祺拟定、撰写的题词,被送到了珠江水利委员会的办公室:“千里送清泉,思源怀祖国。”
 

 

第2个故事
台风中坚守
2003年底,谢军被调到珠海磨刀门取水工程中的挂定角水闸当班长。作为对澳门供水系统里最前沿的水闸,挂定角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也正由于挂定角独特的地理位置,每次自然灾害发生时,挂定角必定首当其冲。
说起挂定角,不得不提西江磨刀门供水系统。这个自1985年提上议程的水利工程项目,把原来对澳门供水的取水点,从小支流前山河,挪到了西江干流入海口上。1988年6月,一期工程完成并通水。1989年8月,西江磨刀门系统二期工程也建成完工并通水。

磨刀门水利工程彻底改变了取水口附近的水文地理环境,还在斗门附近西江两岸形成了联围,把滩涂变成了农田,咸水被压制在河流入海口的外埠,极大抑制了咸潮对获取淡水的影响。从此,澳门同胞喝上了西江干流优质的淡水。“澳门食水有些咸”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去到挂定角后,这些年经历了几个大台风,确确实实惊心动魄。”谢军说,每一次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从来没出现过值班员不在现场的情况。

现任洪湾泵站主管张匡融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一次打台风,水已经把路全部淹没了,开车过不去,而那些供水设备的故障要马上排除。“市供水总公司和泵站的领导组织我们机修班一起从山边爬过去,步行了大概五公里。”

张匡融说,那时水已经将挂定角的值班室淹了,来不及撤退的值班员只能爬到台面上,“我们赶紧跑过去,拿绳子把他们拉过来。”

那个年代,一般自然灾害天气来临的时候,都伴随着停电。如果这时海水倒灌,在闸内水位太高的情况下值班人员就要爬到闸顶上去,用人力手动的方式把闸门吊起来,把闸内的水排向大海。

“在风大雨大潮位高的情况下站在闸顶上,一眼望过去分不清哪个是天哪个是海,海面跟天空都是同一个颜色,站在那里会害怕得腿都发软,可还是要干活。”谢军说,一扇闸板大概3吨重,要手动摇起来,过程也比较惊险。

“好在我们员工都在挂定角经过了专业训练,基本功都扎实,也很有经验了,没出过什么事。”谢军说,“大家虽然心里发怵,但谁都没有临阵退缩过,我们都坚守着岗位。”

2014年,台风“黑格比”来的时候,谢军与同事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将值班室清理了一下。“因为每一次台风来临的时候,挂定角值班室都会成为避难点。”谢军介绍,一些在海上作业的渔民或工作人员,那时候可能要避险,我们就把他们请进来,等台风过后再走。与此同时,挂定角的工作人员全员在岗,坚守一线,密切观察,把水位、风力和风向数据及时上报。

遭遇台风洗礼的,还有水利设施的建设者们。例如17日正式通水的对澳供水第四管道,建设时就曾遭遇超强台风“天鸽”。

“在我的一生中,这么大的台风也是第一次见到,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时任上海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的冯剑源说,作为项目负责人,台风后的一周时间里,都难以入眠——台风造成的损失影响了后期工程怎么办?怎么尽快恢复工程建设?怎么样才能不耽误对澳门供水的工期?怎么样安抚职工的情绪?……千头万绪,辗转难眠。

“天鸽”威力令人咋舌。冯剑源发现,海水倒灌造成顶管的主要设备基本上都不能使用了,尤其是工具管、大油泵车、砂石泵、接力泵、中阀油泵车均受影响,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连职工们,情绪都不太稳定了,尤其是那些住在底层的职工,床铺都被淹了。

台风减弱后,冯剑源立刻召集所有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开会,安排恢复生产生活。“我们把食堂所有损坏的东西都收拾起来,当天中午大伙吃了面条,到了晚上就吃上了热饭菜。”冯剑源笑了起来,这顿安稳的饭,让人心也安稳了。

第四管道建设也很快恢复。施工方上海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也相当重视,很快又从上海运来一套新设备。

台风之后,澳门各界也十分关心第四管的建设。冯剑源说,主管供水事务的是澳门海事与水务局,对管道建设积极提出意见,包括将二十一号沉井改为钢套管施工——因为这个方案的工期最短,符合澳门地区报建的要求,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工期上也节省了近5个月的时间。

“这两年我们经历了“天鸽”和“山竹”两次比较大型的台风抢险救灾,未来像这么大的台风再度来临的时候,各个城市如何相互支援也值得探讨。”珠海水控集团董事长曾建平说。

据了解,在2019年9月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水务论坛”上,11市供水单位间的应急抢险系统上线了,一旦灾害出现,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供水单位可快速反应、互相支援。
 

 

第3个故事
保障水安全
“通常情况下只有省会城市、国家计划单列市才有资格设立这个级别的水质监测站。”珠海水控集团供水公司总工程师、水质研究检测中心总经理胡克武说,收到当时的建设部城建司要求珠海成立一个国家级水质监测站的文后,珠海供水公司全力以赴。

2002年12月份,在顺利通过计量认证评审后,珠海监测站正式成为全国供水行业里所有44个国家级水质监测站中的一员,形成了三级水质监测和管理架构,使得水源、水厂、管网等环节的水质都有保障。

2009年,珠海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科研项目。其名称叫做“分散型水源地突发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应用”,核心内容就是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水处理技术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技术研究。
珠海水控集团总工程师刘万里介绍,珠澳两地的原水水源是同一个系统,水源地主要都分布在珠海,也都是以西江为水源。在西江流域,珠海的水源地位于西江的最末端,面临的水污染风险是最高的。“所以我们有比别人更加紧迫的需求,要掌握应对污染事故的技术。”他表示,当时想申请到国家863科研项目是很难的。

在项目科研中,多个技术在珠海得到率先应用,走在了国内水质检测的最前端。比如在平岗泵站得到应用的“原位阻断技术”,就是研究在污染事故发生的源头怎样快速把污染物切断。“我们在泵站研发应用了一种有综合性功能的拦油坝,不仅能把污染物拦住,还可以把污染物吸附、回收甚至再利用,中间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一系列过程。

此外,通过技术集成的研究,形成了突发污染的综合应急平台技术。我们把研发出的这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方法,集成到一起做了一个应急管理平台,首先应用到珠海原水供水系统的调度中心。“计算机系统第一时间知道了突发污染事故,能帮助我们进行分析判断,提供方案,然后由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快速决策。”刘万里说:“我们一直到现在都在应用这个系统。”

2012年,国家863重大计划项目“分散型水源地突发污染控制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发”课题研究成果顺利通过评审与验收,科研成果转化为了护卫珠澳供水水质的“卫士”。863科研项目的很多成果在今天的珠澳供水保障工作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珠澳两地在水质检测领域深入合作,在广昌、洪湾、平岗泵站建立了原水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分享监测数据,为澳门及时掌握原水水质情况,增强水处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终审:超管人员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