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珠海城市排水改革方向
7月28日,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委员会主办,珠海市市政和林业局、珠海水控集团联合承办的城市排水管网高峰论坛在珠海召开。来自全国的20多位顶级专家及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代表齐聚珠海,交流城市排水管网技术和管理经验,助力全国各地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也为珠海进一步明确排水管网管理体制改革思路,推动全市排水管网体制机制改革落地起到促进作用。副市长张宜生出席了该论坛。
会上,与会专家听取了珠海水控集团对全市排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思路的汇报,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围绕“优化排水系统建设,提升环境治理效果”的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交流经验,为珠海城市排水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专家们分享了一些兄弟城市的经验与成效,介绍了管道清淤、机器人检测和修复病害的技术等,一致认为建立污水处理厂、管网、泵站一体化管养制度是城市治污的必由之路。
珠海现状:
珠海排水事业起步较早,1987年建成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如今全市已拥有污水处理厂17座,单日污水处理能力93.5万吨,但排水管网系统建设尚不完善。去年台风“天鸽”登陆后,珠海出现多处水浸黑点,严重影响市民正常工作生活。
张宜生表示,治理好城市排水问题不仅是建设美丽珠海,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珠海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今年珠海将大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和全市排水管网的普查工作,重点加大病害管网的治理和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的力度。
专家建议:
“珠海排水改革方案走对路了!”
张悦 住建部原巡视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理事长
张悦在发言中说,通过初步了解,珠海的排水改革方案很全面,可以说路走对了。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最突出的问题是管网和检查井破烂不堪,内外相通,大量河水、地下水侧渗或灌入其中,旱季也满管,逢雨必溢流,所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很低,南方尤甚。
现在珠海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超过100%,但进水COD浓度才100毫克/升,说明其中河水和雨水的比例很大。比起单单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加强排水管网的截污和管养可使水质指标提升到新的数量级。所以,源头要减量,沿线要减压,处理要减负,河道才减污。
张悦建议,从方法上,应做好管网和检查井的破损检测和修复,最好实现查治一体,防止山水、地表水、地下水灌入管网和检查井,实现清水污水分流对改善现状有积极作用。
张悦表示,按照珠海的排水管网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排水设施管理和养护实现厂网一体化,更有利于一张图系统运作,加上合理的方法和思路,确保绩效和付费跟上,久久为功地实施下去,相信珠海排水现状在这次体制机制改革后会有突变。
厂网一体化 是排水改革的正确方向
杨向平 中国水协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
杨向平在发言时表示,目前国家拟推动排水管理厂网一体化发展,珠海市的排水改革方案切合实际,如果扎扎实实落实下去,水环境治理能有很大突破。
谈到“厂网一体化”的必要性,杨向平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环境质量不满意度增加,原以为是污水处理厂不足,但实际更重要的是污水管网。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计划投入3000多亿元进行污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说明已经开始重视,要把污水收集过来,不要漏进河水、地下水中。
与此同时,杨向平认为,要以水污染治理效益作为最终出发点,将污水管网漏、倒灌、山水入渗等问题放在一起综合解决,并进行系统优化,这就必须走“厂网一体化”发展道路。其次,污水厂解决不了重金属和污泥的问题,必须实施厂网一体,把责任连在一起,才能严格控制污水处理厂的进厂水指标。另外,有的污水处理厂满负荷,有的不足量,应尽可能把上游管网连在一起,便于调度,把超负荷的引到不足的地方。
杨向平举了北京的例子。目前,北京排水集团同时负责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运营,不仅企业滚动发展快速壮大起来,给政府的公共管理也带来了便利。原来防汛政府要找8个单位,现在只需找北排集团。实践证明,在污水处理、污染物消减、再生水水资源开发、城市防涝、城市公共安全等诸多方面,一个实体做比分区分块解决率要高得多。
治水要系统性、精细化、高标准
张辰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工程师
张辰说,提高城镇排水管网科学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保障安全运行是当务之急,是解决城市黑臭水体、内涝防治的根本之道。
城市排水管理要注重系统性、精细化,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要尽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否则一边治一边排效果就不好,在这一点上,张辰认为珠海的改革已经走在前列。
张辰建议:首先要注重系统性,排水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城市排水建设和管理都要从全系统来考虑;二是要实施精细化,在有限时间内摸清家底就是精细化,这个难度很大,要通过科学手段;清淤、修复也要精细化;三是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要利用新技术搭建高标准的数据化平台,进行一系列检测,包括非开挖技术等;高质量发展方面,推荐使用球墨铸铁管,这是一劳永逸的做法,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是很值得的。
水环境治理的核心就是管网
李艺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艺说,水环境治理的核心就是管网、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海绵城市等,归根到底都是管网的问题。韩国、日本河水清,因为主要精力就放在管网上。
“回想10年前,大家还都在讲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污泥碳化、干化、焚烧等,而在我出席日本一个行业活动时,大部分专家在说管网、新兴管材、智能维护检测、管网检测修复等,说明业内已经把重点转移到管网的建设和管理上来。”李艺在发言中说。
在管网普查中,珠海发现污水管网存在渗漏、破裂、雨污混流等诸多病害,还有一些现状摸排不清,值得注意的是管网寿命问题,由于底数不清,会导致一些不可预见的应急抢修费用。李艺认为,对企业来说,做老旧管道检测和评价,就是用什么技术手段,怎么评价,该修还是该换,用哪种方法,达到什么程度;对政府来说,要有一套对管网维护的监管评价,就是怎么才能定义企业达到维护标准,把这些完善后,珠海以后应该是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提质增效不是简单的提标改造
唐建国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
唐建国说,厂网一体化走对了路,体现了治水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住建部要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核心任务就是全面排查管网,堵住河水倒灌和地下水倒灌,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地下水入渗、雨污混接、溢流污染等,根源就是管道,管道养护不到位,结果是水体黑臭、城市内涝,或者道路塌陷。
唐建国认为,提质增效不是简单的提标改造,而是通过非工程或工程性措施,全面排查问题,截直排,堵倒灌,治渗水,控力度,补空白,优机制,强监管。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污水直排,降低污水外渗,提高污水收集量,防治倒灌,逐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
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加强污染防治会议提及如何污水处理,要求污水管网做到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补短板等。唐建国指出,近10年建的管出现问题,不只是管材问题,还有施工,管网建设应该与进厂浓度绩效挂钩。
管网运维的关键是管道污泥清理,其次是堵污水直排,还有雨水溢流污染。雨水溢流污染只能削减,不能堵。唐建国认为一定要把GIS建起来,这是智能化的基础,把基本属性、养护、检测、清泥、修复数据都输入GIS系统,而且一定是一家建一家管,不能分散。
他山之石:
北京花20年实现厂网一体化
蒋勇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蒋勇说,北京中心城区真正实现厂网一体化花了20年,走了很多弯路,经历了2012年的7·21事件等之后,才最终达成了共识。
北排的厂网一体化包括雨水污水一体,污水厂网一体,污水和污泥一体,还有商业模式和水价结构上的厂网一体等。原来规划、建设、运营都是分散的,通过实现商业、经济、水价模式的一体,充分赋予北排自主性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了明显的效益:一是北京中心城区污水进厂COD平均530毫克/升,出水20毫克/升左右,污染物消减率全国领先;二是通过厂网一体系统控制和查排,更好地实现截污,自去年以来,北排的污水处理水量提升了40万立方米;三是2017年7·20降雨超过了2012年的7·21事件,北排凭借移动抢险系统和调度能力,实现了平稳过渡;四是对点源污染良好控制,再生水厂可稳定达到准四类效果。
蒋勇认为,城市排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厂网一体化开放系统,这一特征决定了在一个城市区域只能扶持一个实施主体对应一个政府主体部门。厂网一体化可给城市创造巨大的价值,应赋予排水企业应有的管理地位。
城市排水系统的厂网一体化具有强烈的因地制宜的地域性特征,排水企业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本地化活动特征,其投资和运行管理最终都是地域性、本土化的,任何形式的外部输入资本和运行最终将退出本地历史舞台。
城市排水系统只有厂网一体化才有可能达到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目前,排水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也是排水企业的发展机会和使命。“回头看,北排当初向厂网一体化迈进是对的,现在已进入主动受控状态。政府信赖我们的服务,企业实力得到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全面提升。”蒋勇说。
深圳最早实现供排水一体化
杨小文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杨小文说,深圳水务集团是全国第一家实现供排水一体化和厂网站一体化的企业。深圳关内关外两种模式,原特区内已实现一体化,特区外与珠海现状相似,分在区政府、街道办、股份公司负责,还有无主的。今年,深圳也将成立国有独资环境水务集团,可能承接原特区外政府的排水管理。
就工作实践来看,杨小文认为一体化有利于系统联动和协调,可以搭建一个全流程全覆盖的一体化监控平台,实现排水户、支管、支干管、主干管、泵站、污水厂的全流程管理,确保污水纳管入网,实现旱季污水全收集处理,雨季减少溢流,最大限度发挥设施运营能力。
杨小文指出,一体化还有利于污水溯源和动态管理,有利于提升排水管理水平,对用户抄表收费的同时,对用户排水情况定期复核,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错接乱排等。一体化有利于减少外水入侵,外水入侵挤占了管网空间,降低了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杨小文认为可通过对售水量和污水量进行关联性分析,找出外水入侵的可能区域,定点研究和摸排。
此外,杨小文认为一体化还有很多好处。一体化有利于精准截污,通过智能截污井,实现厂网站实时调度,对控制污染有很大好处;一体化有利于资源统一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供排水人力和技术资源统一调配,更好发挥水质监测、巡查维修、抄表收费、客户服务等业务板块协同,降低整体运营成本;一体化有利于智慧水务的建设,建设综合调度信息平台,介入市政府三方、气象数据,实现水利模型的分析决策。